中国汽车发展希望在哪里 |
วันที่โพสต์: 2015/5/9 จำนวนการอ่าน: 1261 |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主份额在持续下滑。下滑速度还没有快到惊动政府部门的程度,但是当前的状况如果冷静分析一下会发现远非一日之寒。中国自主汽车的真正市场化发展才十多年,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要想同跨国车企较劲,需要更深入地去“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就是核心技术和质量可靠性等,“筋骨皮”就是造型和细节工艺等。恰恰在这几方面,自主汽车当前的工作还很不扎实,被太多因素阻碍着。 畅谈中国汽车的发展之道,局限于单个汽车行业是不行的。汽车这种集大成的工业产品全方位地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国情、传统文化、民族性格、人文素养等等。稍微深入点就感觉到国人身上太多的局限性似乎阻碍着中国人把车造好。这没有扯远,以下通过几组关键词来探讨。 关键词一:中庸和极客 中庸并不是平庸,而是接近完美和让更多人接受认可;极客的含义更宽泛,这里指的是对产品质量、造型、可靠性的极致追求。 新闻说意大利久负盛名的博通设计公司破产了,谈起博通公司历史上的经典产品时,话语寥寥,似乎没几个是经典而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对博通的评语就是产品设计经常天马行空。相反的,作为博通徒弟的乔治亚罗,评语却是:产品设计相对务实,所以经典产品很多。 好听点叫天马行空,难听点就是太个性太另类。就是在追求个性张扬的欧洲市场,博通公司设计的天马行空产品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欢迎,相比之下产品设计更符合大众审美的乔治亚罗公司在之前的几十年中发展更好。 在国内,天马行空、太个性、太另类就更不吃香了,只有在某些奢侈品和小众行业才能有一定市场。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中庸。所以中庸、能够让大众喜欢的产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产品,在造型、质量、人性化配置等方面,能够让大众喜欢的产品基本都成功了,而个性产品日子过得都很艰难。 中庸的产品受欢迎,中庸的性格脾气也很受欢迎,这些是中庸的正面,但是中庸的反面,比如做事情、做产品方面态度的中庸,正是限制住中国汽车发展的关键原因。 在这里中庸和极客就成了一对反义词。在产品质量、细节工艺、可靠性、研发态度等方面,是必须去追求极致的,也就是经常提到的精益求精态度。精上再精,就是追求极致,只有这种精神,才能生产出更接近完美的产品。问题来了,中国人讲究中庸,讲究物极必反,认为做事情要适可而止,甚至认为差不多就行了。这种理念也自然地体现在做产品上。最后精益求精、追求产品的极致成了奢望。 而在全球,德国人的严谨和日本人的精细,是一面镜子,对比出中国人做的工业产品最大不足就是在不够严谨和精细上。 极客,正面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反面就是走极端、一根筋。中国人对于极客的看法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基本看到的是极客的反面。而现在追根溯源众多全球各行各业的成功人物会发现,乔布斯等领先的众多精英人物,都是属于追求极致的极客一族。 中国汽车要想去比肩跨国车企们,当前需要涌现出更多地对产品、对质量、对核心技术等追求极致和精益求精的人物来。 关键词二:面子和挑剔批评 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别人面子是尊重别人,要面子,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总是要面子,总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当前又是困扰中国工业产品精益求精的一大阻碍。很简单,用户花了钱,就要对产品挑剔。如果产品确实存在很多不足,用户就要批评甚至谩骂,这都是人之常情,在汽车产品上更甚,因为汽车产品最高涉及到用户的生命安全。 中国的自主汽车,对于用户的挑剔、讽刺、侮辱、谩骂,那是很吃不消极其讨厌的。认为这会影响到企业发展,这是对自认为认真工作的企业人士的极其不尊重,企业人士的面子受到了极大损害。经常做的事情不是去询问用户为何要批评车企和产品,主动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用户的批评让更少人知道。因为企业人士的面子受到了伤害,自然就把用户的挑剔和批评看成是敌意。此种情况下,没有理念和动力去解决用户批评的那些问题。 所以面子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近期,腾讯汽车在新浪开微博,发的第一条微博就是到敌人的平台上去讨骂,微信和微博现在是一对强劲竞争对手,腾讯的主动讨骂,是一种科学务实的理念,这有助于发现对手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而长安朱华荣在央视号召所有用户到其微博平台上向其开炮,这也是种主动的讨骂精神。此刻,某些追求卓越的企业和个人,已经是不要面子了。 越是优秀和卓越者,越是不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发现,甚至会主动要求别人来找出自己的不足来加以改进提升,这是种科学的理念态度。当然,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面子文化。 所以,啥时候中国的汽车企业不害怕被用户挑剔批评了,啥时候能主动来讨骂了,啥时候还能给挑剔批评到位者发奖金时,中国汽车就有希望了。 关键词三:稳健和创新 太多的成功企业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口闭口都是创新二字,中心思想就是: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的产品优点别人都没有,我比别人强。 稳健和创新存在相反的意思。稳健有好有怀,太过标新立异的创新也很难有市场。所以,关键是一个度。当前的中国汽车在稳健上已经过了那个度。企业人士认为这是稳健,而市场看来这就是保守和不思进取。 汽车产业的创新,几乎都是跨国车企所带来。而由于汽车产品在技术上的特殊性,大部分中国车企不敢去创新,等到跨国车企试验成功成熟使用了才敢使用。核心技术上是如此,普通技术上也不敢身先士卒。 比如在汽车的非核心技术上,如仪表台、中控台的液晶数字化显示上;在摄像头、电子开关等电子技术上,中国车企因为担心可靠性而采取了稳健过头的态度。而在核心技术上,比如自动变速器、底盘调教等领域,更是习惯了以跟随为主。 创新能取得成功,也有失败的风险,众多中国车企采取了稳健过头的保守跟随策略,因此向上之路就一直不能取得进展。 结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很长时间了,缘由在于合资下压容易而自主上升困难,也在于中国自主车企们还没有理念、决心和毅力来发现、改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当前来说,众多自主在努力追求进步,在产品设计、质量可靠性等上也在缓慢提升,但是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善,份额还会继续缩小,因为跨国车企们向下发展更容易更有效率。中国汽车的发展希望到底在哪里?认清自己、勇敢务实地去找寻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尽力改善之,这是必须的前提和基础。 |
[พิมพ์] [ปิ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