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节油技术不太靠谱? |
วันที่โพสต์: 2015/5/9 จำนวนการอ่าน: 1168 |
与化油器发动机相比,现在所有的电喷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很多新的特殊技术可以使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这些新技术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如:VVT、CVVT、DVVT等)、涡轮增压技术、车身轻量化、缸内直喷技术、电子气门技术、可变压缩比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当然,也有的节油技术真的不太靠谱。 1、可变气门技术(Variable Valve Timing) 这项技术在上世纪首先由Fiat汽车发明,沉睡了快一个世纪后才大规模使用。目前在市场上见到的延伸技术有:VVTi、DVVT(进气门+排气门可调技术)、CVVT(进气门连续可调技术)等,基本原理是在中小负荷工况下通过调节进气门开闭时间(正时)限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量的目的。目前部分自主品牌汽车和多数日系汽车在使用。通过采用整备质量燃油消耗系数分析,结果在180-200kg/L时说明这项技术发挥了节油作用,系数越高,说明节油效果越好。 优点:可以降低汽车的综合耗油量。 缺点:加速延迟,中小负荷工况下输出扭矩较弱(感到车比较肉)。 如果你的车身上标注了**VVT字母,实际耗油量下降不明显,可能是生产厂家对此技术的使用还不熟练,不要抱怨技术本身。 2、涡轮增压技术(Turbo Charger) 网上有人说是1905年瑞士工程师比希最早发明了这项专利。最初涡轮增压技术是用在飞机发动机上,又在柴油机上使用,最后用到了汽油机上。目前市场上见到的有:进气管喷射涡轮增压(如1.4T、1.5T…),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如TFSI、TSI...)。基本原理是通过涡轮旋转来增加汽缸进气量,增加输出扭矩。在小排量发动机上使用涡轮增压时,可以输出更高的扭矩,扭矩贡献系数可以高达1.3Nm/ml,所以,汽车在获得动力的同时还可以节省燃油消耗量,是一个少烧油多出力的技术。目前主要是德系车在用、个别自主品牌汽车也有了这项技术。 优点:省油+输出动力大。 缺点:需要转速支持,多数车型需要在转速达到2000r/min才能获得好的动力。少数高端车型可以在1500r/min以下发力。 如果你的爱车是带T的,开起来也没有感到多有力,或者也不省油,不要埋怨这项技术,是厂家“照葫芦画瓢”生产的。 3、车身轻量化 我实在没有办法从技术层面上介绍车身轻量化属于那个门类,总之,整备质量小,需要的耗油量也就少。通过整备质量燃油消耗系数分析,仅仅使用车身轻量化一项技术节油效果很有限,如果在车身轻量化的基础上再使用其它节油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优点:车身小,节油稳定。 缺点:大负荷时动力较差。 如果你驾驶的属于此类车型并不省油,可能是厂家动力总成出了问题。 4、缸内直喷技术(GDI) 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是个大家族,工程师在直接把汽油喷到气缸时,会采用诸如涡轮增压、机械增压、分层燃烧等等复合技术,目的就一个:用最少的燃油输出最大的动力。因为这项技术是柴油发动机的基本技术,可能在老奔驰先生发明第一辆汽车时就使用了。不同的是,在汽油发动机上使用缸内直喷技术必须有非常完善的电控技术作为前提,所以大量用到汽油发动机上的时间还不长。用整备质量燃油消耗系数分析,节油效果可以达到210kg/L以上。 优点:节油性能稳定,动力响应时间迅速,输出动力强劲。 缺点:价格偏高,修理费用也高。 5、电子气门技术 我是在宝马1系和3系的发动机特殊技术看到Double VANOS/Valvetronic以后,从网站上查到的这个词的解释是“双凸轮轴/电子气门”,并且解释这样的发动机不需要节气门。我有一段时间弄不清楚明明踩得是油门,可是专业书上都叫它“节气门”。翻了很多书后才知道柴油发动机的油门确实负责喷油量,是名副其实的油门;汽油发动机的油门是控制进气量的节气门。原因是柴油发动机直接把油喷在气缸里,汽油发动机(除了缸内直喷)是把油喷在进气管里。节气门就像人的阑尾,是在化油器时代使用的,不过工程师转不过弯来,一直舍不得淘汰这个结构。宝马的设计师终于发现了它的问题,认为不合理,干脆把节气门和气缸进气门合二为一,直接调节进气门。 优点:节油幅度超过其它技术。 缺点:太贵了!没地方修理。 6、可变压缩比技术(VCR) VCR(VariableCompression Ratio)已经有了成品发动机,我们国家也有专业人员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的核心工作是在燃烧室内完成,燃烧室大时需要的燃油多、输出的扭矩大,燃烧室小时需要的燃油少、输出的扭矩也小。气缸的燃烧室是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零时”形成的,大小是有压缩比决定的,所以通常情况下燃烧室的容积是“固定”的。当我们改变压缩比后,本质上是改变了燃烧室大小。为什么可变压缩比能够节油?原因在于一定排气量的固定压缩比发动机提供的最小和最大扭矩有一个区间,每一个工况都在这个区间内有一个对应点;如果压缩比可以变化,在中小负荷工况下的扭矩需求使用更高压缩比,大负荷时用更低的压缩比。 优点:在节油(30%以上)的基础上可以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缺点:还不清楚。 7、混合动力 这是一项比较前卫的技术。日系车企走在了前面,或者说用专利把这项技术包的严严实实。主要原理是使用汽(柴)油发动机来发电,再用电力驱动汽车。节油的主要途径是在停车、刹车、减速…非正向驱动时基本没有能量消耗,而且发动机可以在最经济的转速条件下工作。目前国内在售的此类车型有限。 优点:市区节油率高,输出动力变化平稳。 缺点:高速行驶节油率低,加速性能一般。 8、其它节油技术 在市场上还有许多非主流节油技术,这些技术是否真的能节油?比如:发动机保护剂,油路清洁剂、IP动力晶片、节油滤清器、电集棒、稳压器、还有名目繁多的节油器还真的不好一一评价,有的也许对某个发动机有效,不具备普遍意义,有的真的不靠谱! |
[พิมพ์] [ปิด] |